emc易倍(中国)有限公司官网-emc易倍(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目录 400-6969-110

国资国企改革与十四五规划修编——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

文/emc易倍咨询 白万纲

前言


  中央已经定了调子,国资国企改革要继续深化下去。与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下去并列的还有一个当下必须重视起来的话题,那就是十四五规划的修编。十四五规划修编,以往也都是地方国资改革的一件大事,但比与今年相比,十四五规划修编似乎格外有一种更大的担当。

  所以我们领会了二十大的部分精神以后,就准备了今天这堂课程,想把我们领会的二十大精神,基于二十大背景下的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以及十四五规划修编,作为今天向大家报告的核心内容。

  我们今天的课程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解读二十大精神与国资国企改革,然后是探讨如何促进基于二十大精神的十四五规划修编。

【壹】二十大精神与国资国企改革


一、从十九大精神到二十大精神,国资国企界有了哪些最根本改变?

  1、从中美贸易摩擦到世界走向割裂的两大系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烈度剧变。

  2、从具有突破+跃迁特征的十九大谋划进一步布新局,更高层次走新路,迈向二十大具有“升级+集成+贯通”特征的更系统、更宏大、更全面的提高境界,迈入新格局。“深化+升级+扩大”是二十大精神的核心密码,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密码。

  3、从关注结构性布局迈向基于结构性布局+精神与意识形态力量的挖掘。未来一段时间,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民,用更高层次的理论引领社会发展,聚焦于精神与文化力量的全社会激发将是核心特征,国资国企界将在进一步培育人才,识别人才,使用激发保护人才上做出较大突破。呼唤企业家精神,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呼唤新国企人才激励格局将是大环境。

  4、从十九大高度关注人民幸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更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格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先进生活方式及社会范式建设,以国资国企为引领力量的社会系统升级、城市系统升级、经济与金融系统升级、科创系统升级、生态系统升级、国家治理系统升级将成为国资国企发展的重大战场。

  5、从十九大布局的积极走出去,积极构建多维度共同体,走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基础,以强大高竞争力企业为领头羊的编组式、链条式、生态式布局为特征,以构建高质量全球供应链、生态圈、朋友圈为核心,推动建设命运共同体。

  6、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驱动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勇敢探索深水区改革。

  7、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兜底+引领”的核心作用,走向为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保障+引领+驱动+开创”的核心作用。其中开创作用将更具份量。

  8、在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包容性发展,扩大对外资开放,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和扶持,推动国资国企以更多形态和方式与社会资本的深度合作,升级混改,探索更多形态。

  9、多层次金融市场进一步改革与升级,突出金融为实体服务,资本市场为人民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为人民共享,高质量上市公司才能为人民提供资产性收益,金融改革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10、不确定性、风险、波动、干扰因素的大量存在乃至升级,将进一步推动监管、审计、合规、法务、内控、风控的系统建设,尤其是合规、法务、内控、风控四位一体建设将成重大趋势。

  大家非常关注从十九大到二十大,党中央面向未来发展的宏大布局,落实到国资国企界,到底有哪些最根本的调整和变化?笔者个人以为我们应把握住十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十九大期间,中美贸易摩擦是核心特征,也因此以深化中美关系,同时多元化布局中国与全球各国的关系,以构筑命运共同体和深化多大洲的国家组织与中国之间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多元化布局,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构建,是十九大时的关键命题。

  而走到二十大,世界已经被脱钩的力量,硬生生地掰成两块,而俄乌战争就是两大系统割裂中间的一个蝴蝶效应点,令世界加快变化,世界的中心加快由西方向东方转移,崛起中的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摩擦,骤然间强化高烈度化。也因此二十大下再讲命运共同体走出去,就和既合作又斗争,既强化外循环,又强化内循环,密切挂钩在了一起。

  从具有突破加跃迁特征的十九大谋划,进一步布新局,更高层次走新路,这样一个十八大到十九大之间的突破——跃迁在转折当中有拐点、拐点当中有继承的特征,迈向二十大背景下“升级加集成、再加贯通”为特征的更系统、更宏大、更全面的二十大精神。

  笔者个人以为二十大是对一段时间以来的布局设计四梁八柱的系统化、构建化、紧凑化,从而迈入一个以深化已有布局升级之前的若干布局,扩大关注的领域,扩大谋划的时空为特征的新时期的核心密码。换言之,从十九大的继承加升级到二十大的深化加升级加扩大,可以说连续放大深化,对二十大的继承与升华,是对十九大的继承与升华,是此轮精神的核心密码。也因此解读国资国企将往何处去的时候,不应存在拐点说,突变说,而应是继承升级深化。

  从关注结构性布局的十九大迈向基于结构性布局,四梁八柱,四个全面,四个自信,进一步再加上对精神与意识形态力量的精神力量,意识形态力量是十九大格局下的关键要点。换言之,关注人,关注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未来一段时间,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民,用更高层次的理论引导社会发展,聚焦于精神与文化力量的全社会,正能量激发,将是核心特征。由此国资国企界将进一步在培育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与激发保护人才上作出较大突破,呼唤企业家精神,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呼唤新国企人才激励格局将是大环境大格局。

  从十九大高度关注人民幸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更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格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先进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范式建设。中央用的是社会革命这样一个更宏大的提法,以国资国企为引领力量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升级,城市系统升级,经济与金融系统升级,科创系统升级,生态系统升级,国家治理系统升级等等,将成为国资国企发展的重大战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解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资国企做些什么,国资国企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做些什么。

  从十九大布局的积极走出去,积极构建多维度命运共同体,走向今天所讲的加快世界一流企业为基础,以强大的高竞争力企业为领头羊,编组式链条式生态式布局,以世界一流企业在全球范围里构筑高质量供应链,生态圈,朋友圈为核心,在走出去与内循环之间形成新的关系,新的平衡,来推动建设命运共同体。

  如果说我们走出去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特斯拉走进来,同样是构筑命运共同体,不能偏废。在此基础之上,在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驱动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探索深水区改革,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为经济社会发展兜底引领的核心作用,走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新的保障加引领加驱动,加开创的新作用。其中开创作用,将更具有分裂。

  二十大特别强调开创性。在新时期要以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为奋斗目标,那我们就得问,那个在无人区进行探索,开辟新革命,新景象,新征程的主要力量是谁?答案昭然若揭。国企在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建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包容性发展,扩大对外及对外资开放,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资本投资领域的开放和扶持,推动国资国企更多形态,更多方式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推动混改并不限于混改、升级混改,探索国资国企与社会资本的更多形态的协作,与外资的更多形态的协作。

  多层次金融市场进一步改革与升级,突出金融为实体服务,资本市场为人民服务,资本市场为人民提供资产性收益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为人民共享。国企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在某个方向上凸显在高质量上市公司上面。要用中国资本市场的压舱石效应,领头羊效应,抵御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波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反脆弱性,是这轮改革的关键命题。最后金融改革应当也必须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同时,十四五期间不确定性,风险波动,干扰因素将大量存在,中央判断甚至一段时间里面,阶级斗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乃至激发。因此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积极干预。在国资国企层面,进一步推动监管、审计、合规、法务、内控、风控的系统建设,尤其是探索合规、法务、内控、风控四位一体建设将成为新时期的重大趋势。这是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样一个大的跃迁连续升级的过程当中,对国资国企界提出来的引领和新要求。

  (一) 准确把握时代,环境,发展之问

  中国经济体系中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也将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问题。中国与各国的经贸体系仍在深刻调整中。

  1、金融结构不够合理,金融安全问题,资本市场改革与资产性收入问题,金融与实体的关系仍是难题;

  2、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城乡冲突问题仍在;

  3、农业技术与效率,组织仍有短板,粮食安全问题,种子安全问题还是挑战;

  4、全国4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但仅仅生产了10%的GDP;

  5、教育体系离新型大国要求有差距,养老和医疗资源技术滞后、总量不足;

  6、工业绿色化,智能化任重道远,卡脖子问题还存在巨大挑战;

  7、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的挑战重重;

  8、石油对外依赖达到70%,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的绿色化是个大挑战;

  9、人均水资源水平低,地下水污染问题已被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仍在,环境仍较脆弱;

  10、当前中国更需要与全球经济深度交融。但全球化及全球经贸体系挑战艰巨。

  必须结合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政策及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年规划的变化与背后的规律。包括此前的国家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建设,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改革、科创板、注册制、进博会,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双循环等等,挖掘及驾驭其背后的深入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之问、环境之问、发展之问、时代环境发展对我们提出来了问题,这里不做展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结构

  1、党领导一切的国家体制观;

  2、千年大计为导向的未来观;

  3、人类命运与人民幸福为高度的使命观;

  4、共振与确定性为主的多层次命运共同体观;

  5、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大力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6、统揽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奋斗观;

  7、多层次国家治理观(——广义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由全球治理、洲际治理、政党治理、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国家发展动能治理、机构与组织治理、城市治理、农村治理等八个要素构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观;

  8、顶层设计与有序推进,问题导向的改革观;

  9、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要素供给为手段的发展观;

  10、促进人民分享改革红利,建设四个自信,共同富裕社会的社会观;

  11、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作为依靠力量的基础观。

  一句话,我们还面临种种问题,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其内在结构。党领导一切的国家体制观,千年大计为导向的未来观,人类命运与人民幸福为高度的使命观,共振与确定性为主的多层次命运共同体观,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统揽四个伟大的奋斗观,多层次的国家治理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观,以及顶层设计与有序推进问题导向的改革观,再加上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与全要素供给为手段的发展观,还有促进人民分享改革红利,建设四个自信,共同富裕社会的社会观。当然最后还要落到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作为,作为依靠力量的基础观。

  (三) 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是建设确定性

  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是建设以及供给确定性。相比之下,我们发现西方社会的国家方法论越发趋向于打造不确定性,以搞乱他国来促进自身的牟利。相比之下,中国的核心方法论就是成为时代的压舱石,成为稳定器,成为稳定的输出核心,这是我们理解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要点。

  (四) 党建及党的领导是最为核心的初心承诺和使命确认

  1、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2、重新及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再探索——确定以人民幸福和个人的最大化发展为核心的千年使命。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3、以“内圣外王”“家国情怀”“其命维新”为重心的党建持续革命观——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想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4、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国初期精神”为重心的境界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解读二十大必须回到对党建和党的领导的认识、初心承诺和使命确认的解读,是理解及深入解读二十大精神的根本。由此表达在党章当中,形成弘扬坚持真理、坚持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重新及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再探索确定以人民幸福和个人的最大化发展为核心的青年使命。每一个中国人个体都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尊重人民在时代的梦想,实现铸造中国梦。而这样的一个探究表述在新党章当中是坚持理论创新,独立自主,中国道路,胸怀天下,开拓创新,坚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持续创新是党建及党的领导的核心探索,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使命观,初心观是理解二十大深化二十大精神领会的一个要举、奥义。

  5、新党章中贤能谋国,贤能治国的主张呼之欲出

  (1) 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 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全党必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养和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如果深入看,我们就会发现新党章当中关于贤能谋国,贤能治国的主张呼之欲出。

  比如说,要求全体党员要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对选人用人用干部用英才,培养接班人,在党章中提出了系统全面高格调的提法。

  (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个大局:百年变局及中华复兴大局

  1、天命探寻——站在全球,千年,人类,生态,文明的高度,找到新时代,新格局,新阶段的意义;

  2、构筑共振——在全球、洲域、国家、区域、省域、地区、市县、社区、乡村、机构、企业、家庭、个人多个尺度探寻与天命的共振;

  3、龙头塑造——为了实现天命,寻找超级主张,超级梦想,超级主题,超级工程,超级项目;

  4、动力塑造——伟大梦想所需的各种动力的打造或整合;

  5、多级聚集——在多个层次打造次级主张,次级梦想,次级主题,次级工程,次级项目;

  6、多重支点——在多个层次打造支撑点;

  7、边界去除——去除旧边界,旧桎梏,旧束缚;

  8、生态促进——打造生态,形成内外循环,保障持续与生机;

  9、积极社会——建设积极,昂扬向上的环境;

  10、扎根大地——解决社会共同发展,五位一体发展。

  同时对大格局判断,紧紧抓住两个大局,对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内是中华民族复兴大局,由此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观上形成十个层次的布局,天命探寻,构筑共振、龙头塑造、动力塑造、多级聚焦、多重支点、边界去除、生态促进、积极社会、扎根大地……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回过去解读二十大的篇章当中的描述、阐述和叙事。

  (六) 把握几个关系

  1、2035远景的指引;

  2、党代会的进化与迭代促进;

  3、多个领导小组、委员会和财金工作会议的预调、微调、定调;

  4、五年规划的落实与推进;

  5、顶层设计的由上而下传导与短中长之间的互动互促。

  回到国资国企层面,我们必须深入把握几个关系,从2020年到2035年,跨越十五年的远景规划,当然更有着从使命上指向2050年的现代化国家真诚的指引。历史以来,第一次开天辟地的提出来一个更具指引性的跨越三个五年规划的远景指引。在此之下,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用进化和迭代方式来滚动推进,升华促进2035远景的实现。必须把二十大还原到2035远景,找着其在2035远景当中的枢纽引力,夯实拔高的作用。同时党中央层面多个领导小组,多个委员会以及中央财经财经工作会议综合在其中,对治国理政起到预调微调定调的往下是落实在五年规划。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五年规划是逢0逢5,做五年规划,党代会是逢2逢7,也因此五年规划的修编是党代会次年逢3逢8,即五年规划的第三年来推动修编。因此把握这样一个关系了以后,我们如何把握由顶层设计由上而下的传导,由2035远景、二十大精神由上而下的传导,又能把握住从短期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到中期五年规划到长期2035远景之间的互动互促。

  对于十四五修编来讲,第一次要把握如此复杂的宏观层面的关系,这在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期间是不可以想象的。

  (七)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理解与紧跟

  1、理解与紧跟二十大精神对深度改革的新精神——更高,更全面,更立体,更综合,更快;

  2、理解和紧跟区域发展的崭新精神——大开放,大改革,大平台,大工程,大事业;

  3、理解和紧跟集团对自身任务和资源获取的新精神——创新性,战略性,紧迫性,坚定性;

  4、部署和把握深改攻坚和破除障碍之战的新精神——大会战,阵地战,巷道战,持久战。

  围绕高质量发展,我个人以为要把握好四个理解与紧跟。理解与紧跟二十大精神对深改的新精神,进一步理解和紧跟区域地方上的崭新精神。在各个企业里面的同志还要理解和紧跟集团公司对自身任务和资源获取的新精神,推进战略的规划调整,改革的深化以及落实,还要部署和把握深改攻坚和破除障碍的新精神。这是如何把高质量发展落实下来的关键。

  (八) 做好更系统的准备

  中央层面已做好了更系统的准备,围绕着西方的所谓混合战,国家层面上形成了这十五个层次的响应。其中画红色的是以国资国企为核心为抓手,要去响应的核心举措。

  (九) 开创式发展与推进全球治理的更新(重塑)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1、政经挂钩的高定力国际关系管理是关键;

  2、不被拖入冷战,不被激怒落入陷阱是现实选择;

  3、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争取更多正义力量,善于斗争并争取被理解和信任是当下主线;

  4、发展西部,争取战略回旋空间,稳住欧盟,争取韩日,强化中俄,实化一带一路,亚太降温,团结第三世界是新时代反围剿;

  5、消费经济,科创经济,治理经济,环保经济,应急经济,生物经济,数字经济成为新动能;

  6、政策环境的新旧系统大切换特征: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再造,经济社会的再出发,国资国企改革深化;

  7、科创环境的多方位非线性突破特征:前沿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科技,生物科技等科技领域多方位突破,给诸多产业的颠覆和重构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

  8、社会革命为导向的经济社会环境的转型与再造;

  9、新金融格局下(金融服务实体与注册制等)的资本运作环境;

  10、新城市化格局下的消费经济崛起特征。

  中央层面有一个共识,开创式发展及推进全球治理的更新,乃至于是重塑,成为中国的现实选择。

 

二、国资国企系统怎么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

  是和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逐字逐句对比,寻章摘句中找差异吗?

  是从系列报告及新闻通稿中探寻语句,关键词,热词的变化吗?

  是从提法的调整和变迁中寻找奥义吗?

  是从多个章节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国资国企的内容中深入探究吗?

  emc易倍建议国资系统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应把握七个维度:

  1、国资国企如何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国资国企如何更好承担六个力量角色,如何更好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3、国资国企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4、国资国企如何更好推进主责主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如何更好促进做强做优做大;

  5、如何深化金融为实体服务;

  6、如何突显国企为时代护航的角色与作为;

  7、如何平衡国企作为与防范风险二者关系。

  对十九大、对二十大精神的解读后,进一步回到国资国企界。那解读完了以后如何领会深化应用二十大精神?笔者个人以为主要要把握从七个维度来解读二十大精神。

  国资国企界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比如说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中国人口众多这样一个很宏大的事实,既要从城市化建设,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这个角度去领会,还要从稳定社会、稳定就业,稳定实体这个角度去领会。国资国企界下一步必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和柱石。放在新冠疫情三年肆虐的背景之下,看全国看全球,更凸显沧海横流之时的英雄担当,更凸显社会资本受冲击以后的压舱石、领头羊、开辟者对社会的维护、发展和引领。

  国资国企如何更好地承担六个力量,如何更好地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国之重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风口浪尖关键时期,正是用人之时用兵之际,国资国企如何挺身而出?

  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要探索管得好,培育得出世界一流企业的国资系统,又要研究能够促进科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世界一流国有资本管理,还要落实在具体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还要落实在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所迸发出来的种种中国式创新,中国式国企与社会资本、国企与社会之间、国企与人民之间新型关系的促进与弘扬。

  国资国企如何更好的推进主责主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如何更好地促进做强做优做大。二十大凸显的将是顶层设计四梁八柱,社会结构设计已成型之后,落实施工夯实关键时刻,甚至可以说是人的二十大、热情的二十大、精神力量焕发的二十大、建设高峰高潮,斗争高峰高潮掀起的二十大。国资国企如何在激发人、弘扬人、促进人、用好人、创新人方面发力的种种工作。

  如何深化金融为实体服务,膨胀资本和种种垄断恶潮被阻挡住了,逐利型资本,博弈型资本以及社会治理不足面进行套利的资本,社会资本社会治理的薄弱面进行找漏洞的资本被制止住了。如何回过头来探索金融为实体服务,找着金融为实体服务的方向、方式、路径,促进西方氛围中的在整个西方社会上面处于顶层和抽水机位置的金融回到地上,把实体经济推到更高的位置上,让金融回归货币供给、价格发现基础功能,是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同时金融为实体服务,还意味着国资国企要打造出高质量上市公司,并且高质量上市公司主要要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要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投资产品,让人民群众在炒房之外获得中国发展的其他红利,让人民群众能分享到中国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红利。同时我们还要探究如何凸显国企为时代护航,为时代兜底,在安全与发展之间平衡,在国企作为与风险中平衡,在兜底与开创中平衡,把六个力量夯实做实。

  最后既要探索国企新时代的作为,又要防范在新时代的风险。笔者个人以为国资国企界领会二十大精神,要谋求在这七个方面深化,关于市场化的偏狭隘点,关于以后国资国企就是市场化了,又或者关于国资委就是管资本回报了等等局限看法,要进一步去除。还要对于国资国企界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新时代的定义,是不是因为要管资本回报,国资国企一切范围均可进入,均应进入的这些探索,表达在国资国企界就是对二十大精神的深入领会。

  (一) 把握“六个力量”说

  1、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2、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

  3、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4、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

  5、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6、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新形势下“天降大任于国企”的重大战略使命要求。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的斗争背景下,要领导人民完成新的伟大历史跨越,实现强国裕民战略目标,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是要依赖国企发挥好顶梁柱作用。

  回到源头上重新理解国资国企是六个力量的定位和要求,这是国资国企发展每当理论迷茫,每当方向模糊,每当责任与现实冲突时,回来研究的初心出发点。

  由此国资国企到底在深改当中,在新发展时期应发挥哪些作用?市场化是全部还是局部?如何找着分类的重要科学性,而且不限于分类,找着国企一司一策的重要的理论源头,理论根据。

  (二) 把握国有资本在深改总图中的重要作用

  1、针对政治责任和社会发展的担当,开创,保障作用——支柱,责任,担当;

  2、针对盲区的先锋,引领,稳定作用——开创,风险承担与引领;

  3、针对引领的错配,前瞻,布局作用——长线,战略探索;

  4、针对改革的突破,探索,引路作用——改革,闯关带头;

  5、针对创新的开创,试错,开辟作用——创新前瞻投资,布局;

  6、针对民生的承担,兜底,保障作用——公益,兜底投资;

  7、针对市场的补偿,调节,补充作用——政府职能企业化;

  8、针对市场化和混改的支撑,推动,促进作用——培育市场化主体。

  唯有深入领会国有资本在深改和社会发展总揽当中承担的柱石基础引领开创作用,才会深入认识到分类,尤其三类分类,只是一个大概,却不是全部。精准来看,要议事议程,要个性化的治理授权,资源配置,考核、审计监督、容错,必须突出不同特征、不同性质、不同格局的国有资本独有的作用。

  (三) 五位一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

  十九大,中央确定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二十大进一步提出要将中国推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核心的五大特征,这五大特征与之前的五位一体建设是一个继承连续的关系,又是一个拔高升级的关系。这是国资国企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的与五位一体建设相对应的二十大精神对其的升华。

  (四) 五位一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

  走到今天,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格局当中,必须凸显开创性,国企必须在开天辟地,探索无人区,走新路、开新局、探索新模式上有重要作为。

  回顾国资国企改革,从1+15的设计走向1+27+130的政策,层层叠加,改革出现互动和茫然。到十八大以精神之上进一步形成国资国企的基础定调以后,围绕着国资委两类公司国有企业各自的作为,推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五)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对一段时间以来改革举措的综合与集成

  1、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决策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公司治理,在原动力层次谋求突破;

  2、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激发国企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5、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6、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7、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把专项工程的落实纳入到施工图中来;

  8、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三年以来,八个维度的国企改革深化,本质上是对一段时间以来零零碎碎出的各种改革政策举措的综合与集成。

  (六) 多地综合改革试验是探索新模式的尝试——七个区域性改革引擎

  1、两批共七地入选试验区

  2、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既是一项国企改革重大专项工程,也是三年行动的重要改革任务。

  3、2019年7月,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上海、深圳作为首批综改试验区,同时,选择沈阳开展国资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专项工作。

  4、2020年12月,又决定将杭州、武汉、西安、青岛四地列为第二批综改试验区。同时,为加大对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力度,将沈阳改革专项工作提升为由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涵盖沈阳市域范围和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的综改试验。

  5、上述地区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国有经济基础较好、改革意愿强烈、改革创新氛围浓厚,并承担着服务相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使命。它们在地域分布上也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东西南北中。

  6、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是围绕‘三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施策,打造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资监管科学高效、国企活力充分激发、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国家战略的国资国企改革“五个高地”,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7、国企改革已步入攻坚期,一些综合性难题难以通过单项改革得到解决。开展区域性综改试验,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国资体制改革完善的牵引作用,带动区域范围内国企改革;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基础关键领域改革的协同联动,凝聚政策合力。

  加上前前后后形成的七个区域性综改试验区,等于给全中国东南西北装上了七个区域性改革探索引擎,变总体驱动为动车式的每一节都有驱动,每一个地方都有个性化的改革维度,改革政策的地区性探索。

  (七) 2023年启动第二轮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从规定动作走向自选动作

  1、因地制宜,个性化改革;

  2、问题导向,追求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3、国资布局上形成突破;

  4、两类公司功能上形成重大突破与创新;

  5、在治理,授权与市场化,科创,混合,资产证券化,提升国企活力上有重大作为。

  即便如此,改革还只是解决了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的深化还在路上。也因此从2023年将启动第二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其特征是由规定动作走向自选动作。

  (八)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版——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

  1、探索治理结构升级,探索中国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决策能级;

  2、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立体监管大格局,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深化战略性重组,创造性构建增量;

  3、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国企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人才高地;

  4、供应链升级与产业生态促进,促进混改的深化与创新;

  5、促进对一司一策,个性化授权,资源配置与评价,强化韧性与反脆弱性;

  6、强化投资与资产管理,提升国企资本运作能力;

  7、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开创与科创,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8、提升企业行权能力,强化企业管控能力,强化合规,法务,内控,风控四位一体建设。

  笔者个人以为将凸显八个方面的自选动作。

  第一,如何探索治理结构升级,探索中国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对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必将催生中国式现代企业制度。除了党建嵌入公司治理,除了董事会当中外部董事占多数,除了既有追责又有容错的企业领导人管理,中国式现代企业制度,还应有哪些创新?我个人以为下一步必将是在提高决策能级,精准决策,高瞻远瞩决策,大格局决策上面要出东西,要睿智国家,睿智国家治理,更要睿智企业决策,不能只有国家的高屋建瓴。如果没有强企业大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屋建瓴,睿智决策,六个力量无从实现,以开创性特征为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无从实现。

  第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立体监管大格局的形成,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深化以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为核心的,以及以高质量上市公司打造和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为核心的战略性重组。战略性重组,突出其战略性,不是重组。为了实现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尤其是突破性开创性进行重组,创造性构建增量。

  第三,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国企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把国企打造为人才高地。二十大所掀起的一个热潮和高峰是人的时代,促进人的活力、动力、创造力的时代。

  第四,国有企业供应链升级与产业生态促进。供应链升级对应的是西方国家的脱钩锻炼,产业生态升级对应的是国内的链长制和科创升级,进一步促进深改的混改的深化与创新。

  第五,促进对一事一策,个性化授权,个性化资源配置、个性化评价的以推进企业强化韧性与反脆弱性。国有企业的韧性如何建设?反脆弱性如何建设?走出去需要强化韧性与反脆弱性。国内参与内循环,参与链长制打造,进行大格局投资,资金布局,穿透式管理,更需强化韧性与反脆弱性。

  高质量国资国企不仅自身运营高质量,面向资本市场,成为高质量投资产品,承担责任的高质量,在链条当中阻断风险,承担责任的高质量。

  第六,强化投资与资产管理,提升国企资本运作能力(限于时间,此处不做展开)。

  第七,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促进开创性与科创建设,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限于时间,此处不做展开)。

  第八,提升企业的行权能力,强化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建设,尤其强化合规法务内控风控四位一体建设(限于时间,此处不做展开)。

  (九) 需各地按照具体实际把握的改革与整合

  1、围绕改革深化——混改,专业化,上市,二次混改,再整合,省市县多级国资再整合(供应链,新零售,人才,医疗,旅游,农业,环保,新能源,大数据),区县(乡镇)国资整合;

  2、围绕战略与管控——多级国资规划,路线图+施工图的双共识;

  3、多级授权与多级行权能力建设的促进——国资委,两类公司,国有企业,子孙公司;

  4、围绕瘦身健体——压缩总部,压减管理层级,公开竞聘上岗,做好财务,人资,法务等共享中心;

  5、围绕企业活力——负面清单,定位,授权,一司一策,职业经理人,激励;

  6、重大任务的专项落实——压债,盘活资产,减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同业竞争,市值管理,双碳,世界一流;

  7、围绕压减债务——股转债,注入资产,出表,创造现金流业务;

  8、企业家队伍建设——本地企业家队伍建设,二三梯队建设,高质量发展集团中层干部的多通道发展,外部董事队伍,虚拟人力资源,人才集团,猎头,股权激励,容错制度;

  9、战略性评价——并购,研发,转型,重大突破所涉及的投入视同利润率,战略性项目培育过程中的绩效考核豁免期;

  10、战略性绩效——一司一策的个性化资源配置、指标、评价、薪酬总额调节机制与激励,董事会绩效管理,多层级(总部,子集团,孙公司)绩效管理;

  11、围绕风险与稳定——风险与内控穿透式管理,综合性审计,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触发机制。

  进一步来看,除了全国层面这八个维度的改革痛点、难点需要促进以外,笔者个人以为还要推进一系列的与地区具体实际结合的改革与整合。比如促进改革的深化,如何混改、专业化上市、二次混改,省市区县多级国资再整合,以及围绕着文旅、人才、医疗、农业、环保、新能源、大数据等等维度的省市区县资产的大整合,不要这些维度上还有大量的分级公司,多个主体,每一摊养一群人,区县乃至于往下走的乡镇,国资的一揽子整合到市级,都成为新时代的改革深化的要点。

  具体到企业里面去,一是围绕战略与管控的改革与深化。二是围绕着多级授权与多级行权能力建设的促进,还有围绕瘦身健体,围绕企业活力建设,围绕重大任务的专项落实,围绕压减债务,围绕企业家队伍建设,围绕战略性评价、战略性绩效,围绕风险与稳定,形成多样化的改革任务。

  (十) 多维统筹法评价体系

  形成多维度统筹法的评价体系的探索。不能出现国资国企按照五位一体建设去投资布局,接受任务,但最后又要按照财务维度为主来评价的情况,这就非常割裂。笔者个人以为多维去完成任务,多维去形成担当,也要准确多维还原其评价与考核,怎么公平地评价每一个个性化的国有企业,把一市一策夯实做到位。

  (十一) 把握十四五规划如何和国资国企改革结合——共振

  十四五规划大背景下,规划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借助改革让规划上台阶,改革的突破与促进,为规划的升级提供弹性和跃迁点。规划促进改革,改革促进规划,双轮驱动特征前所未有的强化。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2.0版本的推动,加之十四五规划的修编规划与改革的双人舞,将会跳出全新境界,拉出全新高度。

【贰】基于二十大精神的十四五规划修编


  二十大精神,如何影响和驱动国资国企改革?换言之,核心要理解与十九大相比,二十大将怎样去驱动和创新国家治理,将如何把顶层设计四梁八柱的升级继承拔高进行落实,相比于十九大所要推动的在十八大精神基础之上的拔高与升级,拐点当中有继承,继承当中有拐点。

  二十大把意识形态层次的力量,把精神层次的力量挖掘出来,把人的力量挖掘出来,把执行的深度挖掘出来,是核心特征。由此我们回到另外一个话题,作为常规动作的五年规划修编,落在此轮二十大精神的驱动下,将会怎样消化和落实二十大精神,以及承接和互促国资国企改革,这就要探究十四五修编。

  首先我们要问国资管理者们,尤其是或主要是国资委的同志们,应如何统揽性地推动地区的十四五规划的修编。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十二五、十三五包括再往前追溯,很多地方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是国资系统发个文,由国有企业自行修编,格式大的纲要,的确是有引领的,这个事儿其实是由下而上的,是企业自己在推动修编。

  国资委是技术上、文本上、管理关系上把一个关,十四五规划显然不是这样的,往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明年再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烈度强度和可能引发的不确定性要升级了,甚至可以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党章里面才说要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国资国企这时候修编十四五规划,光是外部的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够我们深入研究一番。十四五的规划修编不可能采用由下而上,企业自主或企业为主,国资委为辅这种方式,甚至很多地方是政府主观为首来推动十四五规划修编,这和“国有企业是六个力量”是高度一致的。

 

一、国资系统如何引领十四五规划的修编

  各级国资管理者们很关注,在国资国企角色如此重要,正是峥嵘关头显身手,时空变局凸担当的关键时刻,用兵之时,怎么牢牢抓住变与不变?

  怎么用规划之锐利精准引领发展之宏大格局?

  国资委怎么登高一呼,系统引领区域国企的十四五规划修编?

  国资委怎么把十四五规划修编当成践行二十大精神的一个大战场,大现场,大工程?

  怎么以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之前瞻与精准,高屋建瓴的来引领区域国企十四五规划修编?

  怎么把区域国企的合力设计出来,激发出来?

  怎么让区域各个国企各有分工,又榫卯契合,各有角色,又合击集聚?

  由国资委乃至政府统一来引领十四五规划的修编,这样的一个做法,事实上又有不同的模式,为什么?往粗浅里说,中国很大,往复杂里说,我们必须注意到十八大以来,各地的发展,包括国资国企的发展,不仅没有缩小差距,反而拉开了差距。国资国企在不同地方的责任担当作为,包括遇到的挑战与缺陷迥然不同,不存在一个模式打到底,必须因地制宜,所以就出现了笔者要向大家推荐的十种不同的模式。

  (一) 国资系统引领十四五规划修编的十种模式

  emc易倍咨询建议,在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和地方发展改革布局的基础上(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区域相关规划与专题规划基础上),展开十四五规划修编可参考以下十种模式:

  第一种:以链长制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详细情况请参考emc易倍链长制相关讲座)

  第二种:以十大区域重大专题战略(如统一大市场,数字化,双碳,都市圈,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招商,科创,产业链等)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

  第三种:以开放式大讨论,思想大解放,悖论大辩论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详细情况参看emc易倍国资透视中有关浙江十四五规划修编文章)

  第四种:区域N大产业打造规划为引领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陕西,深圳,厦门,青岛等地采用该模式推进十四五规划修编)

  第五种:区域国资国企多维度评价为基础,系统应用评价结果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国务院国资委比较推崇这种模式)

  第六种:深化叠加在区域的多个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城都市圈范围多个地市采用该模式或以该模式为主)

  第七种:以支柱产业强化+战新产业打造+数字及科创产业营造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

  第八种:以大开放,大产业,大科创,大生态为特征,再造或突破式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

  第九种:以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为核心的高引领及区域带动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

  第十种:综合以上九个模式,统揽全局基础上,突出区域因素的影响,突出规划实施的力度和强度。

  第一种,以各地主观推动地区链长制建设为导向,把十四五规划的修编作为深化升级,链长制建设的重点工程,支点工程、引擎工程、带动工程来编制,凸显出国有企业在链长制建设当中的链主作为,凸显出国有企业在产业引领服务支撑方面的作为,尤其是对于链长制的发展,已有所得已初见成效,链长制发展的带动性较为明显,把全社会的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各方面力量都较好的组织到链长制当中的第一阵营,审视自治区、直辖市,我们认为链长制为导向是值得推崇。

  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十四五规划修编,就带有浓重的链长制为核心或链长制为重要内容特征。

  第二种模式,以地区所承载的10大区域重大专题战略为导向,这个10是虚指,可能是8,可能是12,若干重大的区域专题战略为导向,促进十四五规划修编。换言之是给十四五规划的修编找切口,找责任区,找作为,去给十四五规划划重点,找要点,不是求全,而是找要点,找抓手。这对于地区的矛盾焦点、痛点、机遇发展可能性比较突出的地区比较管用。比如说东北抓重点,这个模式就比较管用。比如说新疆抓稳定之后的经济建设与稳定平衡就比较管用。这要求地区的矛盾与机遇发展要素比较有突出特征。

  第三种,以开放式大讨论思想大解放,被动大变动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这就往往意味着该地区发展上面临多种取向,同时多种模式并行,一时间并没有压倒一切的某种取向。政府层面国资层面希望找着在多元当中有总体盈利,在多样化当中有突出主流这样一种格局的宏大社会整体发展力量。开放式大讨论,想获得这样一种关系,浙江就用的是这样一种方式。事实上在西部开发新格局当中的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也更适合类似方式的十四五规划修编。

  第四种,设计出区域多个大产业打造规划为引领的十四五规划修编。如果说链长制是把全社会各类资本各类力量融合成一个超大生态,来促进产业的落地生根,以生态培植产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几大产业打造则突出,但求所有特征。换言之,是以要手上要握有实业,手上要掌握力量,这样一种格局的国际思维,在指导着大产业规划为引领,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产业普遍失去动力,新产业培育正在路上,渴求用新产业把地区发展带上一个新高峰,同时也渴求用产业的升级与突破,解决传统产业的失速带来的社会问题,用类似方式进行十四五规划修订。

  第五种,还有些省的省会或副省级城市推崇于国资国企的多维度评价为基础,进行了系统评价以后,用评价结果去科学的、有放矢的、精准的去推动十四五规划修订。可以说这种闭环式、精准式、靶向式修编和第三种开环式大讨论导向下的修编相映成趣,刚好是两个阶段。这就要求国资国企对于评价,对于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对于务实的精准的问题挖掘是比较到位的。反过来说,我们认为这种修编比较指向于中央呼唤的高质量。

  第六种,深化叠加在区域的多个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换言之,目前有很多区域同时叠加了多个国家战略,这些国家战略的深化,尤其是落实到省城市乃至落实到区县,将会带来本地的跃迁式的、善变式的、升级式的发展新格局。也因此把这些国家战略如何深化下来,就变成了这些区域地方国资系统推动规划的关键。

  上海之前是四大国际中心,国际航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中央又给了一个国际科创中心,上海又给自己加上了一个国际医疗中心,加之长三角规划。因此上海国资系统光是落实这样的国家战略,就已经忙不过来了,或者说其核心资源都应倾向于落实这些战略,尤其是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带给地方国资前所未有的机会窗,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发展机会。

  第七种,以地区已有支柱产业的强化,战新产业打造,数字化及科创产业营造过去现在未来及长远为梯次和接续的产业规划,产业大版图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这种修编模式和我们之前讲过的第五种相似。第四种,以n大产业规划为引领的修编模式,重大不同就在于对于战新、数字及科创这两个新增内容的呼唤,甚至把很大一部分精力不弱于1/2的精力花在了这个方面。

  第八种,以地区的大开放、大产业、大科创、大生态为特征,再造或突破式,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这种规划修编模式同样是开环的,突出了开放重组生态,尤其是外向型融合型特征。往往以对接央企,融入外资,缔造强大科创产业,甚至全国数一数二乃至全球数一数二的引领性科创产业为落脚点,带有极大的改头换面,改天换地,产业革命特征。

  第九种,以若干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为核心的高引领及区域带动,都市圈建设、经济圈建设、产业带建设、科创群建设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模式。比如说厦门、宁波、绍兴都走的是类似模式,这样一种规划修编模式,突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带动性,突出副省级城市的带动性。

  第十种模式就是对以上九种模式的综合应用。

  (二) 各级国资委、国企“十四五”规划的典型误区与不足

  1、与三级国资规划体系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2、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全国2035远景目标的关联度不足;

  3、与本省市“十四五”总体规划的响应和支撑力度弱;

  4、对区域发展战略研判不足且融入弱;

  5、对双循环、国际治理体系等国内外大环境剧变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研判弱;

  6、缺少国资形态创新;

  7、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国资国企改革结合不足;

  8、规划情景过于单一且缺乏迭代机制设计致使无法应对多遍的战略环境;

  9、战略实施路径与保障举措的落地性不强;

  10、其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得不透甚至未予以研究。

  全国看下来复盘十四五规划的评价,我们大约可以认为出现了这么10个问题,我个人也参加了多地多家企业的十四五规划的评审。与国务院国资委所推的三级国资规划,形成全国大一统的大统揽的全国国资规划,带动思考国资国企如何全社会全国家范围里承担6个力量,由此作为1个顶层或引擎,带动省市多级国资的规划,这样一个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全国2035远景目标的关联性不足,还有与本省市十四五总体规划的响应和支撑度不足,对区域发展的战略研判不足,且融入性较弱,还有对双循环国际国家治理体系,国内外大环境巨变所带来的挑战与研判不足。

  缺少国资形态的创新。国资形态比较单调,就是国有企业加基金没有更多的国有资本的形态布局,以至于深圳、合肥、无锡、珠海对国有资本形态的多元化探索,多地国有资本是有所不足的,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结合不足,规划的情景过于单一,就是只想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方向,没有对风险挑战的备胎。B方案没有对战略进行调节的调整点。整个战略就是一个大板块,环境一变,要系统废除,推倒重来,而不是可模组化调节,可迭代化调整,柔性不足,还有战略实施的路径与保障举措不到位,还有其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不透,甚至未给予研究。

  这10个问题已成为普遍性高发性问题。

  (三) 各省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进程

  1、全国国资规划与地方国资规划的融合任重道远;

  2、省域国资整体规划普遍重视不够;

  3、产业、招商、科创、产业基金相关内容比重颇高;

  4、产融关系、供应链、国际化误区最多;

  5、混改、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做大三方面理念亟待需要重新调整;

  6、重组、上市与混改、新融资方式普遍受重视;

  7、治理、职业经理人、薪酬、容错、评价、风险创新普遍偏保守。

  进一步说我们发现各省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的进程当中,全国国资规划与地方国资的融合任重道远。

  省域国资整体规划普遍重视不够,表现在在产业招商科创产业基金方面比重颇高,在产融关系的重新构建,供应链布局国际化方面误区颇多,在混改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做大,这三个方面的理念有待重新调整。有很多地方仍然有混无改,在重组上市公司与混改新融资方式上面普遍比较重视,在公司治理、职业经理人、薪酬、容错、评价、风险以及创新方面普遍缺失,偏于保守,这就是各地十四五规划进一步需要强化的。

  (四) 此轮十四五规划评审中常见的一些误区

  1、对三级国资规划的深入落实距离较大;

  2、历史上已有的多措齐施,有效做法叠加的多,以顶层设计性,整体性,突破性做法少——上海的开放+产业+城市+科创,深圳的开放+科创,浙江的开放+产业+资本,陕西的产业+高地+资本+创新,这类系统性规划尚少;

  3、国有资本形态创新欠缺;

  4、诸多沿海发达地区的重心已转为虹吸区域要素,大力发展城市运营;

  5、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依赖严重,现已转为招商依赖;

  6、各省封闭一盘棋和区域规划一盘棋之间的关系尚待突破;

  7、可能造成高水平产能过剩——半导体,新能源;

  8、国资如何做产业——做法极度粗暴,要么产业基金,要么招商,要么学合肥做政府风投;

  9、如何针对性缩小地区间吸引力差距——营商环境只是一部分;

  10、对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无以应对。

  此轮十四五规划评审,我们见到的一些误区,对三级规划的深入,历史上已有的举措进行叠加的多,以顶层设计整体性突破性去开创的少,国有资本的形态创新欠缺,诸多沿海发达地区已转为虹吸区域要素,大力发展城市运营,这就使得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大量的要素被虹吸,尤其是省会城市周边的很多地市,在虹吸之下,对虹吸并没有应对之策。

  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依赖依然严重,在当前土地开不出去的情况下难以为继,很多地区在土地财政还没有任何破局之法的情况下,已换上了招商依赖,招的商进不来,本地就动不了。各省封闭一盘棋和区域规划一盘棋当中的关系尚待突破。比如说长三角规划已获批,但事实上上海也好,江苏也好,浙江也好,规划与长三角规划的关系尚可进一步探讨。而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与西南、陆、海新通道,西部开发新格局的关系尚可进一步落实,其实是不足的。而区域封闭一盘棋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我们的发展可能造成高水平的产量过剩。

  半导体新能源已成事实,新时期的高水平产能过剩,在国资如何做产业上面,做法十分粗暴,要么做个产业基金,要么做个招商,要么干脆做政府分头成模式化,路径化,在如何缩小地区之间吸引力差距上面做法比较单调,过分强调营商环境,甚至把宝压在营商环境上。最后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非副省级城市,对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不应对,假装不存在。这是我们在十四五规划评审当中发现的重大误区。

  (五) 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差异

  (六) 高能动型国资委的新角色

  1、向上服务与推动;

  2、横向联动促进全域国资管理;

  3、推动形成科创资源合作对接机制;

  4、促进构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集中对话能力;

  5、稀缺要素靶向建设;

  6、推动旗下国企整合;

  7、促进国企活力建设;

  8、组织主动招商;

  9、建设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界面。

  新型国资委至少有9个方面的新角色,要把这9个方面的新角色用足用好,不是简单的管好资本,向上服务好政府,横向推动各厅局委办互动,促进科创与合作对接,促进与金融机构对话,能够对稀缺要素进行靶向建设。中西部很多省市组建了产研院和人才集团,其实就是对稀缺要素进行靶向补偿,应尝试推动旗下国企整合,促进国企活力建设,组织主动招商,不是等招商局的招商,是国资委带着旗下的链主们链条生态去主动路演招商,投资式、合作式、供应链构建式,园区建设式、阵营及联盟构建式招商。

  (七) 高能级国有资本布局大谋划

  最后国资委带动建设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界面,国资委的新角色对应的是国资委的国有资本布局,大谋划。国有资本布局怎么构建?如何从形态布局上做突破?国有资本形态有多少种?水有液、固、气三种形态。那国有资本有多少种形态?除了可以做基金,可以做企业,可以做孵化器,可以做峰会、论坛、联盟,还可以开辟哪些国有资本形态,如何以特种军创新者的角色为地区谋福利,服务于地区。

  宁波甚至有一个专门服务于宁波,在香港,向宁波籍富翁们进行服务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公司,叫宁兴集团。多年以来,引导出1400多亿资本投资于宁波,突破了若干驻港办原有的固化单调角色,以高昂的旗帜和全新的作为,给我们上了一课,什么叫形态布局?国有资本形态布局,无边界,正在路上。第二产业布局,第三空间布局,第四发展布局。

  国有资本布局不好,往往是发展布局不到位。比如说很多地方没有先导性服务业,没有早期投资的,没有进行科技要素对接的,没有请进来走出去的衔接机构,没有峰会论坛展会,没有对话平台,那产业怎么会到地方来?还有功能布局到不到位,配置布局,对社会的各种存量资产激活,流动配置促进的功能,有没有真正的国有资本布局,必须思考这6个方面的均衡布局。

  很遗憾的是深圳做得好,苏州做得好,上海做得好,无锡做得好,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总体特征是基本上和我们国家的各地发展是成正比的,发达地方做得好,欠发达地方做得差,改革创新干得好的地方做得好,有欠账不足的地方做得不好。

  (八) 区域国资规划修编的要点,是用国资系统投入组合去获取最大化回报

  区域国资修编其实在反映一个最质朴的真理,区域国资一共投入了多少?能组织向国有企业投入多少东西?如果就是把钱投进去了,就是获得一些资本回报,投进去了,在钱的基础之上投进去了,管理资本、经营资本、创新资本、改革资本,把政策改革的窗口投进去,就会获得较高的回报。这就是算投入账。

  (九) 国资委层面如何管资本

  各地国资委管资本本质上不是管货币资本,而是基于货币资本来算,本地投入了多少管理资本,多少模式,多少创新,经营资本、人力资本、改革资本等等更宏大的国有资本投入。

  所以国资委管资本要研究,除了设两类公司,除了国资委本身抓改革、推创新、促产业,管好了资本以外,那国资委怎么落实以投入换产出,是不是就是出了个政策,就是做那个被动意义上的监管,还是主动的与时俱进的给企业供给了企业所需的资本红利,供给了改革供给了新动能。

  国资委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投入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这是国资委新动能建设的要诀。

  (十) 一组高认可度的有效投资模式

  1、城市能级带动模式:新基建,金融环境,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生态城市;

  2、总部基地模式:综合总部,研发总部,投行总部,财务总部模式;

  3、龙头企业+产业生态模式:无锡,合肥;

  4、城市基金群接力棒模式;

  5、存量激活置换高质量增量模式:珠海模式,青岛模式;

  6、生态及营商环境先行模式:上海模式,厦门模式,杭州模式,成都模式;

  7、产研院模式:江苏,山东,云南,四川;

  8、科创资源集聚模式:高校+园区模式,大科学装置,院士港,专利中心,科创情报交易中心;

  9、链长制模式:优化产业式,转升产业式,再造产业式,突破产业式;

  10、供应链集中模式:总分园区,全产业链园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升级版。

  我们也研究出来一组高认可度的有效投资模式。

  (十一) 重新思考城市战略与有效投资之间关系

  1、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版图中的新角色:优化建设,扩张发展,战略机遇,超级红利;

  2、城市的战略资源配置所依赖体系:管理体系,改革体系,创新体系,开放体系;

  3、城市的发展空间:地理版图,经济版图,发展版图;

  4、城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矩阵:要素宽度与深度,改革的层次;

  5、城市的五位一体建设之路:与城市发展任务的融合,与城市改革环境的融合,可持续性。

  各地积极在思考城市与有效投资之间的新的关系,不同的城市所需的有效投资到底是什么?

  (十二) 组成有效投资的七个支点,正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1、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及注重城市能级提升;

  2、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注重科创;

  4、围绕双碳,聚焦绿色低碳投资;

  5、发力先进制造业投资;

  6、打造现代服务业;

  7、打造民生幸福产业。

  最后我们的结论很清晰,有效投资主要表达在7个方面,国资国企可以在这7个方面有重大作为。国资委不同地方的不同层级国资委要研究,我可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主要促进哪几方面的有效投资,也因此我要朝哪个方向哪个维度,哪些要素的支撑去服务。

  (十三) 国资系统引领十四五规划修编的顶层设计

  1、面向存量,还是面向增量——存量交投能投产投建投文旅投农投,增量金控规划设计投生态投科创投水投航投环保投数字投人才投医疗投;

  2、满足区域发展,还是市场化——满足区域发展重在资产重组之上的融资投资,市场化发展则剥离出部分公司轻装上阵,聚焦发展出几个亮点;

  3、产业整合,还是产业链命运共同体(链长制);

  4、多层国资分置,还是多级国资整合;

  5、资源型支柱产业,技术性支柱产业还是科创型支柱产业;

  6、是开放重组为主,还是内部重组为主;

  7、是省内市场为主型整合,还是广泛市场为主型整合。

  国资委的改革也进入到了第二阶段。一方面是呼唤组织引领国有企业的改革,另外一方面改革自身的作为,改革国资委在政府序列里的角色,如何伸出千手观音之手,如何把城市里面可以用之于国资国企的各种要素,各种资源集聚过来,精准配置出去。

  新时期的高动能,国资委在呼唤一件事情,不同地方、不同格局,不同实际情况下面,各地国资委没有统一的路可走,不同地方国资委不同角色统一来讲,叫管资本。个性化来讲,因地制宜,在管资本大贡献下面,国资委之间的角色可以具体可以天差地别。

  国资委在引领十四五规划修编上面,要清晰地把握到底是面向存量还是面向增量,满足区域发展,还是促进市场化,是产业整合,还是推进产业链命运共同体,是多级国资省市区县分制,还是跨层级大通铺整合,是资源型做支柱,技术型做支柱,还是科创型做支柱,要有个选择,是开放式重组,还是闭环式重组,是省内市场为主,还是广泛市场为主,国资委的引领规划的这样一个顶层或出发点,深刻的影响着选择哪种修编模式。

  (十四) 要格外注重混改对企业异化的威力

  二十大精神下混改将会创新拔高,进入新境界。我个人以为要深刻研究8种深化混改的模式,打造基金群,推动产业资本缔造多层次上市公司,母子孙多个上市公司组成一个系国资和民资多种方式融合,包括国资和民资出现交叉持股。比如说东航与吉祥航空与携程交叉持股,招商局集团与浙江海港集团交叉持股,要素创新定价及要素的创新交易方式。多种资本在项目当中分段开发,不同的开发段,形成不同的混改结构,包括围绕着并购或不同的投资时期,形成项目型联合主体,一个时期完成联合主体进行解散,用这种方式推动混改深化。

  当然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注意混改当中的股权结构,以及将整个全社会的力量由之前的混为主,转向改为主,如何落实改?

  (十五) 政府引领的基金群战略

  混完以后的改在哪里?比如说全社会都在深入研究的深圳模式背后,要深入研究深圳事实上各个国有企业,各个核心国有企业,不仅分别在十大产业链当中扮演链主,同时深圳的各个国有企业还在资本意义上形成了一个资本接力棒,从最早期的给天使投资做母基金,到政府引导基金,分投私募并购到金融再整合基金,构筑了一个一棒接一棒,由蓝天绿地时期一直走向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深圳资本盈利场,以至于合肥的城市风投,深圳的基金生态产业金融接力棒似乎更值得研究。

  虽然学起来比较吃力,他是可以被学习,虽然其成功不能够完全被复制,但它的路径有其逻辑性,有各地可以去学习的一个ABC图。不像合肥就一个中科院九院和中科大,就作为充分必要条件夯在那里以后,令很多学习合肥的城市无从学习,因为没有合肥所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

  (十六) 把握数字化的几个内在层次

  1、数字化对集团管理的提升:精准战略,高执行力,高协同,高柔性,高动态;

  2、数字化对运营的重塑:对运营短板与堵点的突破,如复杂运营过程(孤岛,盲区,黑洞)数据化,可管理化;

  3、数字化对管理的重塑:对战略,组织,创新,决策,文化,知识管理,绩效的优化及重构,如以大数据和智能化监管为依托的战略管理及战略绩效评价;

  4、数字化塑造企业优势与动能;

  5、用数字化要素重构企业:用数字化转型优势,重新认知产品与服务,企业边界,商业模式及运营方式,如用数字化转型优势攻击传统业务缺陷,引领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产业链协作乃至产业重构——找到新能力下所能解决的大问题,发现传统形态满足不了的巨大需求,构建基于数字化的壁垒,如以智库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战略柔性管理体系;

  6、数字化对产业生态的重塑:应用数字化优势,驱动全链路(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深度协作,引领生态圈发展。

  深刻把握数字化,从数字化对集团管理的提升,对运营的重塑层面来理解数字化,进一步数字化对管理的重塑,数字化塑造企业优势与动能,再进一步数字化重构企业以及数字化对企业之外的生态的重塑,由内而外,由常规到特殊,由浅表到深刻的多层次来理解和使用数字化这样的一个结构的清晰化,可以使得国资委在推进数字化的时候,知道谁需要读小学,谁需要当院士,而不是10个手指一样长。

 

二、国资委直属的国有企业集团,怎么做好十四五规划修编?

  怎么在国资委的一盘棋中有担当,突特色,获倾斜,扩授权,调定位,优考核?

  怎么在国资委的大布局中获得更有力。更突显自身优势的责任,担当与授权?

  怎么用足用好一司一策?

  怎么摆脱万金油角色,怎么在区域重大专项规划中一力担当!

  怎么打造区域国企中不可替代的优势,亮点与汇报点!

  怎么突显对区域重大难题,焦点问题的解决与破局!!

 

  emc易倍咨询建议,站在国有企业视角十四五规划修编可参考四种模式:

  第一种:二十大精神引领+区域发展促进+上级部署+十四五规划实施回顾发现的问题+可以加以深化应用的国家战略(如统一大市场构建。共同富裕)和宏观层面重大动力(双碳,科创,资本市场改革)+国企改革深化;

  第二种:二十大精神引领+区域发展促进+上级部署+产业聚焦+国企改革深化+母子孙各级公司个性化课题;

  第三种:二十大精神引领+区域发展促进+上级部署+主动要求承担的角色与任务+个性化授权争取(不是被定位,而是努力占位,卡位,要位,抢位)+各个子孙公司融入产业链规划+母子孙各级强优势规划+母子孙各级补短板+母子孙各级拓新动能规划;

  第四种:二十大精神引领+区域发展促进+上级部署+若干专题规划(如资本运营专题+高质量专题,数字化转型专题,上市公司提升质量专题)+母子孙各级公司按照十四五规划执行回顾所做的针对性调整。

  基于此,还要回到国资委引领旗下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还要接得住国资委传过来的球,实现“以我为主”。刚才我们是站在国资委视角上,国资委如何来驱动本地的国有企业,推动好“十四五”规划的修订。现在我们回到具体的一个国有企业,我要做好“十四五”规划的修编,那我怎么把十四五规划的修编做深入?

  国资委推动地方国资要做好“十四五”规划修编,也有一个统一的部署。首先我得接招,按国资委的部署来,按照国资委的规定动作来,对于国有企业只是一个必要作为,不是充分作为。那我如何充分作为?我们认为要把握好四个模式。在领会二十大精神、区域发展上有所作为、响应上级部署这三大要素的基础之上,有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回顾,回过头来看,两年多以来,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找着了哪些问题?

  我们这个“十四五”规划本身,文本上、指导思想上、举措上还有哪些不足,还有我们应加以深化应用的新出现的国家战略,如统一大市场,共同富裕。在之前“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时候没有,那我们怎么把它进行深化?还有在宏观层面上有哪些重大动力?比如“双碳”科创,资本市场改革。无论我们之前重视程度不足也好,没用足功夫也好,或者没想到国家层面用到这么高程度也好,都在下一阶段要用足。还有国资国企改革如何深化,用好区域国资总体部署,跳出我自己的个性来,用足用好各种利好和机遇。但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有余力、有动能、有资源,简单地说是在改革上吃力的是优等生。

  第二种模式要围绕着产业聚焦。过去视野拓得太开导致多个产业之间纯起一个对冲作用。现在来看,要聚焦主责主业,在产业上要链条化,产业陈列链条入园,同时改革要深化,母子孙公司一些个性化的课题,也就是说“家务事要解决”。这种模式主要是给发展上有问题的这一类的企业。这些问题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就不在这里进行展开了。

  第三种模式就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简单地说是“没吃饱”。之前的“十四五”规划不足以提供更大的舞台和空间,现在站在全新格局上,主动要求承担全新角色与任务,可以向国资委拍胸脯讲责任,同时争取个性化授权。也就是说不是被国资委定位,而是努力在国资委的一盘棋当中抢位、卡位、要位、站位,要求板块整合以我为主,或者要求承担全新的责任。举个例子说是本省本市有一个任务没有人承担,或者之前承担的没承担好,那能不能这个任务给各个子孙公司融入产业规划,融入产业链规划。

  不仅集团要抢任务、要任务,各个子孙公司也希望在链长制区域产业打造当中有重点位置,至少是部分子孙公司融入产业链。是要融进去以后做主要角色,要么是链主,要么是副链主。在这个基础之上,母子孙各级强化优势规划,母子孙要推优势、补短板,还有拓新动能,这就是在优等生基础之上拔尖的直接保送的优等生,即优等生中的优等生。这往往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候选者。

  第四种模式是基于基础,强化若干专题规划。原因是在发现之前的“十四五”规划缺专题,视野不开、不活,对有些重大问题没思考或思考不足。基于此要以“十四五”规划的专项强化、专项深化来提高“十四五”规划的站位。同时母子孙各级公司按“十四五”规划执行、回顾,并做针对性调整。这个以学生为例来讲,可以叫做偏科生,偏科不能偏得太狠,有些科不能0分,起码要搞个及格。

  (一) 回到起点看十四五规划

  十九大指出要建设12个强国,这12个强国主要要由国有企业去落地,其次是五年规划,高质量新时代的理念出台以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同时也是现代化强国,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十四五”末人均GDP要达到12,000美元,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样的一个庄严承诺。

  同时这也是国家治理百年变局,强化内需科创突破,产融重构,大政策下的首个五年规划,由此可见它有若干个“首个”。所以“十四五”规划当初在我们制定的时候,它是由旧常态突破到新常态,由旧供给结构到新供给侧结构,由旧动能到新动能,由旧时代到新时代,由中低质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旧国家治理走向新国家治理,旧中国方案走向新中国方案,旧国际环境与国际治理走向新国际环境与国际治理,旧金融与科创环境走向新金融与科创环境的切换期和重塑期。

  (二) 避免踏入战略规划误区

  1、经营哲学陈旧,引领不了高能级的资源与机遇;

  2、战略与改革脱节,忽视改革与战略的互促互生;

  3、“资本-资产-产品”三层次分层导致的战略孤岛视野;

  4、局限于资源与能力的延续性,导致的视野与发展空间局限;

  5、战略只关注企业内部,忽略外部及广泛的社会经营;

  6、组织的发现,学习,进化能力不足,无法适时动态调整战略;

  7、遇到重大变化就放弃战略裸奔,或以战术密集出台来应对变化;

  8、产融结合两张皮导致的金融牌照依赖,脱实向虚,融资性贸易;

  9、把生态圈建设粗暴简化为全产业链,导致小马拉大车;

  10、战略评价与优化仅针对战略规划本身,而忽略背后的认知与哲学层次。

  今天我们再回顾“十四五”规划,我们仍然要警惕,要避免踏入规划误区,基因哲学成就引领不了高能级的资源与机遇。很多地方打造了两类公司,把两类公司矮化为新的融资平台,而深圳、合肥、珠海把两类公司打造为投行或基金群,在全国、全球范围里呼吸吐纳新动能。这一行为可以说高下立判,战略与改革脱节,把改革和战略割裂。还有集团公司一味只思考资本,子集团一味只试产,只思考资产,新公司偏狭的思考,三层次,视野割裂,最后搞成资本悬空的结果,产品层次很低,拿不出集团发展的大格局。还有局限于已有的资源与能力,没有创造性的打造资源,打造能力的开创关,导致事业与发展受限。

  战略只关注企业内部,而忽略外部与广泛的社会经营,没有从社会获得要素、参与社会、促进社会,没成为经营的主战场。还有,组织的学习发现进化能力不足,是个笨组织、僵化组织,不是个动态迭代开放进化的组织,无法适时动态调整战略,遇到重大变化就放弃战略裸奔,或以战术密集出台来应对变化,而对战略的再思考、再规划、再进化,支撑和信赖程度不足。

  产融结合两张皮,一手抓产,一手抓融,对金融牌照高度依赖,脱实向虚融资性贸易,所以很多集团利润主要靠地产和金融,销售额主要靠供应链。而且这个供应链还是打引号的,主要是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

  把生态圈粗暴矮化为、简化为全产业链,导致哪怕再大的企业,真正全产业链实化去做投资的话,一定是小马拉大车。而且企业投资僵化,资产重化,产生巨大的脆弱性和对变化和波动的不能适应;

  企业的规划与评价仅仅局限于规划本身,而忽略规划背后的战略认知,经营哲学层次的调整。

  (三) 如何更好地组织十四五规划的修编?

  如何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拐点特征?如何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不确定性特征?如何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如何认识未来部分国企践行的科创领军企业之路?如何认识并把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如何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激励改革与企业家精神弘扬?如何认识并把握多项国家战略与本省的重大规划?如何认识并把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1、我们认为要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拐点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社会革命,推进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的创新,推动人民幸福和人类命运的探索,推动以人为主,以人的革命为主的精神力量的释放和焕发,都是二十大的拐点特征。

  2、要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不确定性特征,对外是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特征的不确定性,对内是新征程、新发展格局,新的开放,新的都市圈,新生活方式,新城市建设带出来的良性不确定性。

  3、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

  4、认识未来部分国企践行的科创领军之路。

  5、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高质量发展特征。二十大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和十九大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最重大的不同。一是共同富裕,二是全过程民主,深度法治。

  6、认识并把握二十大的激励改革与企业家靖神弘扬。

  7、认识并把握多项国家战略与本省的重大规划。比如说二十大之下,衔媒激进的进一步外资投资领域的扩容和外资开放的新规,就是要认识到的二十大精神所催发出来的新格局。

  8、认识并把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二十大也推动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的监管,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重组,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高质量上市公司,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并购,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治理,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风险管理,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的激励。以上都属于十四五规划修编的要点。

  (四) 十四五规划修编要素

  个人以为把握13个要点:

  1、预测与假设优化与调整;

  2、发展宗旨优化与调整;

  3、体制,机制的主动与被动调整;

  4、目标优化与调整;

  5、发展路径优化与调整;

  6、资源配置调整;

  7、产业组合优化与调整;

  8、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调整;

  9、运作模式优化与调整;

  10、内部授权调整;

  11、运营模式优化与调整;

  12、过程管理调整;

  13、考核与评价优化与调整。

  预测和假设要不要调整?发展宗旨要不要调整?体制机制的主动和被动的调整,目标的调整,发展路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产业组合的调整,组织架构调整、运作模式的调整,内部授权的调整,运作模式的调整,过程管理的调整,考核与评价优化的调整。

  这是具体而言十四五规划修编的过程当中,修编的最小切口,落到哪些方面去。我认为要把握这些点。

  有重大转型重大调整,重大改革的主要要关注前几个方向,而主要是在运营层面、落实层面、优化层面,调整的关注在后面的运营层面的、模式层面的管理层面的东西。

  (五) 进一步明确目标

  1、共性要求: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明确国有企业的三做五力,明确要做强做优做大。

  2、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要清晰和再确认国有资本经营的目标,聚焦五件事: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推进旗下企业党的建设。

  3、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目标当中没有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不行的,要补上这堂课。

  4、高质量发展目标,尤其是响应于二十大精神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什么。

  5、五位一体建设目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6、其他目标:包括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引领,产业引领与发展路径创新,区域发展贡献,数字化发展探索,双循环,双碳,文化建设与探索,新商业文明探索与建设。

  以上这是进一步明晰理清优化的目标。

  (六) 在八个维度上深化优化战略

  1、以产业(升级,周期,创新,再造)角度深化战略、以产业角度深化战略,在产业的链条上如何深化,如何对产业周期这个问题以及周期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响应,对产业创新,产业再造如何响应乃至于去引领,其余的也都是类似的思路;

  2、以资源与要素(占有,利用,转化,科技)角度深化战略;

  3、以客户(市场,品牌,消费)角度深化战略;

  4、以资本(财务,金融,资产)角度深化战略;

  5、以价值(协同,综合,市值,未来)角度深化战略;

  6、以企业家(文化,领导力,变革)角度深化战略;

  7、以平台(强势,聚合,服务,延伸)角度深化战略;

  8、以生态(自组织,圈层,进化,智慧)角度深化战略。

  如何深化战略,我们以为这是对十四五规划进行修编的重要要点,这是诸位要深入把握的,怎么再对十四五规划进行深化。

  (七) 把握几种集团战略跃迁的格局

  集团战略要跃迁,怎么把这个跃迁的格局推动上去?我们以为要深入的领会几种格局。国有企业在推进十四五修编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集团战略是对时代对发展对机遇整体性的把握,百年未有大之大变局背后,中华民族复兴背后,中国是现代化背后,在推动着几种战略的跃迁——跨界导向、平台导向、溯源导向、变形导向。这几种时代的力量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集团是时代的产物,是机会的容器,必须在大格局上顺势而为,对小格局进行积极引导。所以集团必须在十四五规划修编的过程当中,深入的把握由十九大精神跃迁到二十大精神所带来的新的变化。

  如果说十九大以确定性为主,以投资引领为主,以我们的主动布局为主,二十大既有我们可控的确定性,也承担外界涌入的不确定性,既有带有风险特征的纯粹风险特征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也有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的中华民族复兴,社会革命带来的良性不确定性变得多了,是个开环,不像之前主要是半闭环,开环因素没那么多。

  (八) 基于生态圈作用的集团总部及组织边界突破

  1、通过合资+投资+供应链组织+混改+联盟+交叉持股+创客+组织生态圈等行为;

  2、把总部变成:总部+标准组织+协会+商邦领袖+朋友圈+联盟体+利益共享体+产融服创贸研投网建融合体+平台+NGO+园区管委会+峰会+论坛+投资联合体+内部各种委员会+内部各种协会;

  3、把整个集团+生态构建成:母子孙+各类利益分享朋友圈+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圈+混合所有制+服务伙伴群+协作与外围企业+内部创业服务+基金+投行+产学研协作非盈利性组织;

  4、一个超出常规边界的新型组织。

  所以要特别关注跃迁格局,还要由此思考和关注基于生态圈作用的集团总部及组织边界的突破。

  换言之,今天的大央企大省属企业,厉害一点的市属企业,看它的总部已变成总部+标准组织+协会+商邦领袖+朋友圈+联盟体等等,不再是个单纯的总部。而整个集团变成了朋友圈、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圈、伙伴群、服务联盟等等融合。

  所以把一个清晰的、简单的、明确的企业升格成为一个超出常规边界的新型组织,且边界模糊,跨界,是十三五规划就在酝酿,十四五规划更加凸显,十九大报告已在呼唤二十大格局下必将升华的新组织状态。很多企业里面有组织发展部的对此应该深有领会。有海外投资和联盟打造园区建设的企业,对此应深有体悟。

  (九) 看透企业层面的挑战与出路

  企业层面具有大家非常担心的脱钩断裂,遏制升级,全球范围内失速的影响,又有实体不振的影响。很多专家预言今年很难,明年更难,后年特别难。十四五规划后期就简直是哀鸿遍地,土地财政受冲击,很多地方地拍不出去,出口受挫,就业压力巨大,无限内卷,生态红线。江苏很多化工园区已停了7年了。

  也有专家认为,未来在新常态,基建与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双碳双循环,国家路径变革,中国优势重塑,金融改革的带动,区域重构,都市圈建设等等的多重动力之下,新动能能够在一段时间以后接上来,我们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韧性,底盘还是在这两种思考,我想都有各自的站位。

  回到中央层面上,回到二十大精神层面,开创性发展,以我为主,独立自主推动我们能控制的,我们有带动力的内循环,把中国发展成国际范围内的投资高地,产业高地,这样一个总体追求,仍然是重要的压舱石。

  换言之,挑战固然在,但我们认为新动能应该对这些挑战有较好的平抑或对冲作用。企业外部抓好多策,应对国际化联盟化、并购化、金融化、数字化、跨产业整合化;内部抓好绿色整体解决方案,规核化,供应链化,精益化,内控化。

  (十) 四大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此次规划修编最大的特点

  国资国企改革与监管这是良性不确定性。城市化与基建经济社会建设新格局,这是良性不确定性。内外部环境冲击,这有良性,也有纯粹风险不确定性。最后新经济新组织方式的冲击。这4个冲击带动企业必须用柔性战略、生态式规划、情景规划、迭代与进化四大思维来升格十四五规划修编。

  (十一) 综合来看,十四五规划修编呈现三大变化

  第一,构建——战略是构建出来的,站在未来看现在构建出资源和能力,不是基于已有的资源和能力,而是构建资源能力来带动发展。第二,融合性——既有母子孙融合,也有企业与生态与链条融合,多产业融合,多模式融合;最后还包还带来外部性。企业的供应链战略、产业链战略、生态链战略、超边界战略如何制定。

  (十二) 如何理解全新的强、优、大

  1、《方案》要求

  2、在不同行业领城培育一批:

  3、强——专业领军、全球资源配置、自主创新等方面强

  4、优——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社会形象等方面优

  5、大——市场话语权、引领带动作用、对经济社会贡献等方面大的龙头企业。

  如何理解做强做优做大?由传统意义上的强优大走向专业领军,全球资源配置自主创新方面的强,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社会形象方面的优,市场话语权引领带动作用,经济社会贡献方面的大新时期的世界一流企业和核心竞争力,都应走向于对新的强优大叙事和表达。

  (十三) 企业必须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点

  1、重构产业:由遵守规则走向重构产业与创造规则;

  2、供给发力:由传统运营走向全要素生产力探寻;

  3、围绕消创:从服务工业与基建经济走向围绕消费,科创经济发展;

  4、布局科创:由等待科技突破的被动式发展走向布局热点,走向推动科技突破的主动式发展;

  5、系统升级:不仅注重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持续升级,更注重促进链条先进性及促进链条环境建设;

  6、全域资产:由传统资产经营走向新型资产,再定义资产,全域资产经营;

  7、智能转型:由流程化,信息化走向持续进化的智能化,自组织化;

  8、搭建生态;由单打独斗走向搭建生态。

  高质量要能够重构,最起码是优化产业,乃至于重构定义产业。能够从供给侧发力,全要素生产力发力上面突破回报上限。围绕着消费和科创能够布局推动科创产业链条整体发展理念先进,能够用好全域国有资产和全域国有资本。全域国有资产,包含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行政资源、数字资产,其他市政资产、财政资产,这是全域国有资产。

  而全域国有资本除了货币资本之外,把管理能力管理模式视为管理资本,经营要素,经营创新视为经营资本,以及包含人力资本、创新资本、产业资本等等多维度的资源的介入。智能转型和企业在生态当中有所为,甚至呈现领导责任。从这八个维度来表达高质量,而不仅仅是从回报层面表达高质量。

  (十四) 积极把握和管理集团风险矩阵

  企业还要深刻把握在整个集团层面,回到集团的总部层面,产业板块层面,下属公司层面,业务单元层面,各有不同的风险,不能一个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全照管不住的,各有所专。

  从风险管理层次,对于流程层面风险,我们用内控来管;对管理层面风险,我们用风险管理方案来管;对战略性风险,我们用战略性风险管理加特殊风险策略来管;而对于高不确定性风险,我们用应急预案,情景管理,特殊方案来管理。比如说华为在遭到美国的打压了以后,立即启动的备胎计划,就是一个经典的应急预案和特殊方案。未来国有企业必须建设分层次的战略性风险管理体系,而不是一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进一步来看,还要适应走出去,还要在国内适应高标准市场。国有企业必须着力在合规把握内控风控四位一体融合上面要要有重大作为,重大探索。

  我这是仅举一例,举一个大合规引领之下,以内控建设为核心,把法务风控内控合规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模式,事实上还有以合规为引领,以法务为引领的,以风控为引领的等等不同模式。

  (十五) 集团战略的再出发

  1、规划与国家和区域战略的结合;规划与改革、授权,市场化等结合;规划与资本运作、证券化的结合;规划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结合;

  2、关注集团化新物种:投行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强产业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主业+PE+并购+生态圈),超级供应链运营商,综合性城市运营商,本地创新+全国复制型城市运营商、科创平台、上市公司系,国有+民营商帮;

  3、面向不确定性经营哲学,面向积极塑造未来,走好无人区之路的发展模式;

  4、注重政治资本+规划资本,产业资源资本,货币资本,管理资本,经营资本,人力资本、创新资本,远见资本,特殊优势资本,产业资本,数字资本;

  5、从注重产融结合,走向产融服创研投链网建文园多维结合;

  6、形成集团-总部-板块-业务单元多层级战略,及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超边界战略;

  7、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部署中的战略机遇,担当链主;

  8、战略+改革双轮驱动,交错驱动,战略执行+改革路线图的动态调整;

  9、战略主线+柔性调节战略执行机制,注重战略性风险管理,也注重战略性机会管理。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关注集团战略的再出发。

  既要关注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修编与国家区域战略的结合,又要关注与改革授权市场化的结合,关注与资本运作证券化的结合,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还要关注集团化发展的新物种,投行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强产业链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超级供应链运营商,综合型城市运营商,本地创新加全国复制型城市运营商,科创平台,上市公司系,国有加民营融合商帮,将是集团化发展的新物种。尤其是将是发达地区的多胞胎,高概率培植对象,高优势配置对象。

  面向不确定性的基因哲学,面向积极塑造未来,走好无人区之路的发展模式,怎么在开创性上有所作为,注重全域国有资本、政治资本、规划资本、产业资源资本、货币资本管理、资本经营资本、人力资本、创新软件、特殊优势资本产业资本、数字资本的融合发展。从注重产融结合走向产、融、服、创等等多维度结合,从形成集团总部板块业务多层级战略,再加上外部战略担当战略,担当链主战略加改革,把柔性引入到战略当中,都是十四五规划修编之要点。

  (十六) 强化投资与资产管理,提升国企资本运作能力

  十四五规划修编在呼唤,极力呼唤,国有企业在投资与资产管理上提升,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能力上有重大作为。

  我就强调一点,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每一面都深入讲,中央现在已经不再讲产融结合,甚至制止产融结合这个提法,只强调以融助产,以融强产,以融助产以融强产,从低到高,我个人以为有6个抓手:从最低层次多元融资平台到投行式资本运作,逐渐升级,如何做好与融入新时代的以融助产,产融关系重构,就在这6个抓手当中。

  (十七) 集团管控的再出发

  1、集团管控理念与模式——二十大预期下的集团化理念、资本化、互联网化、创新驱动化背景下的管控模式;

  2、研究集团的扁平化,跨界化,变形化,科创化之路,注重集团化路径,组织创新;

  3、强化总部建设,突出战略化,职能化,引领化的总部,突出总部优势;

  4、治理体系——党建植入、治理规则、控制力、法务升级、多层次控股,应对证券化与混改——积极出资人+强势董事会+高效集团管控;

  5、控制体系——制度与模式干预、战略与投资干预、权利干预、制度干预、绩效干预、风险与内控干预——决策与指挥系统层层贯彻,反馈与汇报系统层层负责;

  6、协同体系——协同价值管理,战略型、平台型、响应性协同、协同网络建设——集团推动集团内外部实施:去碎片化+集中化+共享化+平台化+结构化+智能化;

  7、宏观管理体系——广义内部交易体系、价值创新体系、监督体系——总部带领各个子公司经营社会,经营时代,经营生态,经营可动员的社会资本;

  8、管控执行体系——治理与资本结构体系突破、管控能力建设、管控实施、管控绩效管理、管控评审、管控优化、管控界面动态调整——动态+高效+变形金刚+进化。

  既要在治理体系上扮演强势出资人加积极出资人加强势董事会,加高效集团管控为导向的治理体系构建;又要构筑决策与指挥体系,层层贯彻反馈与汇报体系,层层负责的控制体系,还要构建去碎片化、促集中化、共享化、平台化、结构化、智能化的协同体系。最后还要构建总部带领各个子公司经营社会,经营时代,经营生态,经营各种可动员的社会资本的宏观管理体系。在集团管控的推进上,要促进动态加高效加变形金刚加净化的活的管控体系。

  (十八) 面向未来的广义管控十个维度

  1、产权链条维度:母子孙基于产权管控(含多元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布局);

  2、产业生态维度: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圈)管控;

  3、空间布局维度:全球化管控+区域个性化布局+全球供应链布局+全球资产管理;

  4、资本结构维度:混改+引战+内部创业+跟投+管理层持股化+股权投资布局;

  5、产融结合维度: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超边界产融结合;

  6、资本运作状态维度:证券化+并购+多层次金融市场运作+资本市场运作(IPO+分拆+合并+借壳+转板+换股收购);

  7、资产管理维度:基金化运作+投行式运作+全球资产配置;

  8、动能集成维度:产融服创贸投研学网建科文园一体化;

  9、组织边界维度:混改+联盟+商帮+利益相关者组织+各类朋友圈+协作机制+产学研协作;

  10、发展环境维度:论坛+峰会+宣言组织+行业协会+NGO+公共服务平台等角色的互动。

  当然这个集团管控广义而言,我个人以为要走好产权链条上的管控,产业生态上的管控,空间布局、资本结构、产融关系、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动能集成、组织边界、发展环境10个维度的广义管控。而不仅仅是母子孙之间,组织层面的权责关系,合约权限设置,这就狭义了。

  好,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小结一下。国资委把十四五规划引领好了,各个国资委直属的国有集团企业,把十四五规划修编以我为主,落实好了。

 

三、国企二三级公司怎么做好十四五规划修编

  怎么在集团公司大部署中,走出自身的特色?

  怎么争取被集团公司重新理解,重新考虑更合理的定位和资源配置?

  怎么促进集团公司在内部交易设计时,给自身更多的倾斜和扶持?

  怎么充分用好集团内外部资源?

  怎么探索出自身有特色,有动能,有依靠的独有之路?

  怎么在集团公司考核体系中,突出自身特色,促进集团用有利于二三级公司自身的个性化考核指标来评价综合运营情况!

 

  emc易倍建议——站在国企二三级公司视角十四五规划修编三种模式:

  第一种:服从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争取做某方面改革试点+争取相应定位调整+争取相应授权调整+争取相应资源配置倾斜+个性化课题+集团高度重视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突出与强化性质的调整。

  第二种:服从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基于十四五规划的调整性规划(强优势,补短板,拓动能)+国企改革深化。

  第三种:服从集团公司统一部署+集团内部协同促进规划+共性改革及个性化改革事项争取+个性化考核维度及指标争取+容错免责场景争取。

  二三级公司,子集团,孙公司,怎么做好十四五规划修编?我们要探讨一下,二三级公司做好十四五规划修编,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在服从集团统一部署的情况下,争取做某方面改革试点,在集团里勇于担当,尤其是在集团里不那么重要的子孙公司,比较容易成为某方面改革的试点,先行先试,由此争取相应的定位调整,授权调整,资源配置调整,还是改革红利,再加上一些个性化的我本公司应改未改可改的一些事项,再加上集团高度重视,集团一直在呼唤能够对集团的发展有重大表述的一些方向上,我能够小兵立大功,集团在科创上要有所表达,集团在混改上要有所表达,集团在职业经理人方面要有所表达,我可以在这方面勇当先锋,剑走偏锋这种模式,对于想迅速改变在集团里面的卑微地位,想通过十四五规划修编上一两个位置,改善自身的发展环境,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二三级公司具有独有的价值。

  第二种模式,在服从统一规划的基础之上,基于十四五规划,基于我自身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我强优势、补短板、拓动能,再加上把改革深化,这种二三级公司一看就知道属于听话的孩子,也没有调皮的资本,只能靠用成绩说话,同时这个硬成绩说话,对我也不是什么害处,我从中能获利,能够靠硬桥硬马的基本功,靠着走正道,就能做强做稳。要么是集团已经把优势资源放在我这儿的长子,所以就是把部署的事做好就可以,别想的太多。还有一种是资源也不足,走新路也不足,集团就给一个定位,以企业的能力把这个能做好就不错。所以这是这一类公司不得已走的路。

  第三种是在服从集团统一部署的情况下,对集团内各种没用足没用好的资源,我能不能做个促进?在内部协同上有个突破,既服从于集团的共性改革,我又能争取到一些个性化改革,还能争取到一些个性化的考核维度和对我有利的考核指标,还能争取到一些容错免责。这对于在集团里面走新路,开新局,做科创,布新产业,进行新的发展模式的这种旁逸斜出式子公司,非常规式子公司有重大意义。

  二三级公司的十四五规划修编,我个人以为这三种模式应当有较强的覆盖性。

  (一) 战略制定中的母子孙各层次的战略结构冲突

  我们尤其要关注母子孙,其实想的是不一样的,集团总想进行各个子孙公司价值的集成,没有一个集团不把集团价值向总部集中,向顶层集中,形成顶层为核心表达的价值最大化。

  而各个子集团都想着集团对我进行倾斜,资源注入,各个平行的其他子集团兄弟单位服务于我,利润和利好主要表达在我这里,谁也不想做配角,更不想作为被牺牲的个体,不可能人人都当主角,只能服从于定位。

而在分公司层面上,想着集团给我子集团和总部给我放手,给我多注入内部市场,给我用审批各方面给我足够的灵活,同时还特别照顾我的个性。其实你们都知道这些分别看上去还比较正常的思考放在一起,这就冲突大了去了。

  (二) 集团战略对管控提出的要求

  所以要深刻领会集团战略对管控提出的要求,总部要求干什么,子集团要求干什么,孙公司要求干什么,深刻理解在整个集团里面母子孙,事实上往往各有定位,同一板块的子集团之间,孙公司之间其实往往有君臣佐使,轻重缓急,不同的分工,不可能扮演同样的角色。

  最常见的同一集团往往有些子公司是战略型,有些是准战略型的,有些是财务型的,有些是风险型的,有些是维持与退出型的,而有些是特殊目的性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形金刚效应。

  (三) 总部与各个产业板块之间战略动态管理的的核心在于统筹、指导与协调

  分别来看的话,有较大的甚至巨大的定位差异,而这个定位差异恰恰是集团完成产业组合和运作模式组合的基础。

  (四) 子公司的五种战略角色

  所有子公司在集团的战略当中,往往有5种最基本的战略角色。组织者,是场上的队长,集团会把战略的组织者、指挥者或者局部的指挥者这个角色给企业,这个子公司往往能指挥其他的几个子公司。还有一种是实施者,还有一种是创新者、自由人,集团会给予部分子公司自由者角色,还有一些是做服务和配合,以牺牲为主。

  当然在不同的集团里面都有一些承担独有特殊个性化功能的子公司,这是最基本角色,实际生活当中很多子公司的角色往往是多个角色的融合,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五) 子公司战略互动五模式

  子公司与集团之间,集团让我干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之间有5种模式。一致性就是集团让我干啥我干啥,深化创新就是我接过集团交给我的任务,我对它进行深化创新,还有一种是我对它进行极化,集团给我布置了5个任务,我对其中2-3个甚至1个进行格外深入突破的深化。

  还有一种是我来代替集团的思考,我部分来扮演集团的视角和功能,把集团布置给我的战略逆向整合。当然这时候集团总部买不买账,这是个关键。还有一种是颠覆,不满意集团布置的任务,想要创新。后两种我们不推崇,但它有存在的价值。

  (六) 子公司给母公司的各种回报和反哺

  1、利润;

  2、资金流;

  3、信用及融资题材;

  4、人才,创新,模式,知识,能力输出;

  5、壳资源共享(特许,牌照,资质,融资通道);

  6、业务协同;

  7、配合集团为获得牌照和资质进行的资产及业务重组;

  8、输出制度与流程;

  9、为公司获得美誉度与政治声誉;

  10、哺育式协同;

  11、局部亏损,为另外的业务进行牺牲式协同;

  12、维稳与承担社会责任。

  深刻来看,子公司带给母公司多种回报。所以母公司一定要弄清楚不同的子公司到底要获取什么,不会只有一种子公司只给母公司产生利润,这是游戏或简化世界当中的产物。

  现实世界当中的子公司,尤其是越大的子公司里面,这个越大的集团当中,越复杂的产业组合当中,公司带给母公司的回报和反哺多到复杂到,多层次到千层饼,复杂格局,这已经我只是讲了一些要共性的子公司带给母公司的回报。

  (七) 子集团改造与建设

  在此基础之上,子集团(子公司)如何改造建设,如何对子公司改造。

  (八) 子集团的运作要点

  把子公司改造为我的战斗单元,既要听话又能创新,还要子公司全力建设几种能力。

  子集团主动建设与母公司之间的和谐关系,不能和谐以我母公司为主;子公司还要主动来融合对接我们母公司,促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授权,这是子集团视角必须做到的。

  (九) 注重集团的变形金刚效应打造

  由此集团的变形金刚效应就出来了。子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修编就是牢牢的把握住这些特征,来在集团大跃迁大重构,战略大升级的大背景当中,积极争取子集团的更进一步的升级,扩权、个性化、独特化。亘古不变的两大原则是,希望集团重新对我进行认识,精准对我进行定位,去除集团千人一面个性化的制度对我的束缚,争取我一司一策,这是一个个性化原则。还有一个是在集团的运作模式当中凸显特色化,让我处在一个最舒适最表达最初价值,最出内外部贡献的,外部看得出内部能调整,既能外显,又有内在的这样一个角色,特色化、个性化。这是亘古不变的二三级公司十四五规划的要点。

 

总结


  基于此,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总结。

  二十大宏阔的布局,开创性思维,继往开来,升级,扩大深化的总体特征,既带动国资国企改革往深里走,又带动十四五规划去承担部分社会资本不足退出的功能,这是补偿功能。又要带动社会革命所需的开创功能。还要去形成代表着开放,代表着融合,代表着服务的外资合作功能。还要驱动对整个经济社会、都市圈,城乡一体化在拔高、贯通、升级意义上的强化推动作用。

  这几种作用之下的国资出现了全新的十四五规划导向,这也是各地的国资委,各个国有企业,二三级公司的同志,在规划修编的时候需要精准把握的。从来没有一次党代会如此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从来没有一次党代会如此站在再出发的立场上,既要对党章进行重塑,又要对国家治理、国家发展路径进行再调整、再升级,还要对国家与国际、上层建筑与社会、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再领导、再升华。

  所以由此带出来的十四五规划修编,其实不亚于是一次重新编制,不亚于是又一轮的再开创。

  正是在这样的连续又升华,拐点又继承,连接又跃迁的变化当中,变与不变的融合当中,国资的发展,步步为营,国资的发展一步上一个台阶,移步换景。往回看,是非连续非线性的;往前看,又是具有连续性,这样的视角,这样的精神把握。带出来我们这一轮要把国资国企改革和十四五规划修编当成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也带出来明年、后年、大后年的滚动式修编,恐怕愈发会成为常态,滚动式与改革的再融合愈发会成为常态。

【全文完】

emc易倍咨询|定制化集团管理咨询服务

  • 战略规划

    集团战略
    十四五规划修编
    数字化转型
    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执行体系
    战略绩效管理

    MORE>>

  • 治理与管控

    集团管控体系
    党建与公司治理
    外派董监事
    授权体系
    组织与流程体系
    管控模式

    MORE>>

  • 组织与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控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
    薪酬与绩效考核
    激励体系
    三项制度改革
    企业文化

    MORE>>

  • 风险内控

    合规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集团内控体系
    内控制度与流程
    信息化
     

    MORE>>

  • 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
    国资布局
    两类公司
    改制与重组
    混合所有制改革
    链长制与产业链

    MORE>>

  • 热点服务

    创世界一流企业
    国资经营评价
    存量资产与有效投资
    资本运作
    培训课程
    emc易倍商学院

    MORE>>

  • 首页
  • 咨询热线
  • 提交需求
  • emc易倍